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老照片库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恩施农村这些博物馆都没有的东西,你还记得吗

    信息发布者:qintao168
    2017-01-03 14:34:53   转载

      看见这些蔑货,就勾起童年一串串辛酸的回忆,这些,我都曾经背过。那时,早上一回草,下午一回柴.......

      自从用上了自来水,它就被闲置了。虽然被遗弃,但是,历史又赋予了它新的生命。

      这两个“弯弯”,叫“枷档”,据说90%的00后没有看见过。

      立起来,是因为它还有用。

      鼎罐,土火塘,还有土家锅炉,就是这样霸气。

      这东西,说起它故事太长,简而言之——煤油壶。那年代,煤油是照明用的,每家每月发一斤煤油票,所以厂家不需要制造大容量的。

      大磨,又叫累(lei)子,看见它,就想起少年时的伤心事,每天晚上,不把10多斤苞谷磨成粉,是不能睡觉的。

      它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“响累(音lei)”,土家族的脱粒机。

      马篓、木耙,任务完成了,你该休息了。

      榨(音zha)背,秧(音yang)筐,当时农家的大型背运工具。

      风车。当右手均匀地转动把手,谷粒和糠皮、灰尘、杂草就被巧妙的分离开了。母亲常常告诫我和小伙伴:无事不要车风车,空转风车会让耳朵灌脓。虽说没有道理,但是我们切记。

      它的名字就这么简单:揹叉

      那时候,家中必备的体积和重量测量工具,我们叫它升子和杆杆秤。和现在市面上的电子秤相比,它们是老气了点,可它们的误差比现在那些动过手脚的“精密”仪器小得多。怀念那个“秤平斗满”的年代。

      蓑衣斗笠

      簸萁,筛子,筛篮。现在很少用了。

      它在等待,等待那一群无家可归的蜜蜂。

      墨斗放在马棒上。木匠的水平怎么样,看墨斗新旧程度就知道。

      木马,木匠的工作平台。前辈们聪明,能有效利用“三角形稳定”原理。

      水缸,瓢架,亲们都认得。左边那块长方形的东西你不一定知道它,叫磨石,还记得“宝剑锋自磨砺出”这句话吗?

      谁知道这帅哥手里的三个篾货是做什么的?
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