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党建扶贫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沙溪:栽下梧桐树,自有凤凰来

    信息发布者:qintao168
    2016-12-01 15:12:36   转载

    中国利川网 记者傅小棠 实习生 尹芳芳 通讯员 谢正毅

     

        沙溪乡地处利川市南部,从市区出发通往该乡的盘山公路需两小时车程。长期以来,因为交通闭塞,信息不畅,加之基础条件落后,村民饮水困难,地质灾害频繁,农业抗灾能力不足,一直相对贫困。

     

       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,该乡扎实开展易地扶贫搬迁、整村推进、金融扶贫等工作,经济发展、城乡面貌大有改观。该乡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,在发展生态茶园、精米、畜禽养殖的同时,烟叶、山桐子、小龙虾等种植、养殖大户开始看好这里独特的资源优势,发展了一批特色产业基地,区位边远的沙溪悄然发生着新变化……

     

    村民的纯朴引来投资者

     

    刘汉蓁和他打造的花海

     

        漫步于沙溪乡大坪村,百亩格桑花争奇斗艳。眼前的美景令你完全想象不到,这片土地之前没有一个人愿意承包。

     

        “我有意向把这里打造成旅游观光景点,计划在沙溪种植花圃5万多亩,已实施1万多亩。目前已是湖北民族学院和华中农业大学的实习基地。” 湖北旭舟林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汉蓁指着眼前的这片花说到。

     

        前几个月还是漫山遍野的油牡丹,现在又是漫山遍野的格桑花。两种花交替开放,着实让人神清气爽,心旷神怡。

     

        其实,这些花圃只是在发展油牡丹和山桐子时用于观赏的,油牡丹和山桐子才是该公司真正发展的产业。整个山桐子在利川的规划是20万亩,沙溪是规划的5万亩,现在已经实施了12000余亩。

     

    当地村民在花海中拔草

     

        刘汉蓁是沙溪人,8年前带着返乡创业的激情和打工积累的资金,先到黄泥塘村种了1万亩山林。2015年,他邀请了四川省林科院王教授来利川考察,专家认为利川的气候很适合发展山桐子、油牡丹。于是,2016年他与当地村干部一起,带动群众一起来栽树。为实现林木立体经济效益,他又把山桐子与油牡丹进行套种,由王教授负责规划、设计和技术指导。为实现三方共赢,他采用“公司+合作社+农户”的产业化利益联结形式,由村干部和村里的能人组建合作社,又由合作社发动群众,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,仅大坪村全村245户中就有216户(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7户)签订了种植协议。

     

        近年来,沙溪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管理和引导,截止2016年5月,全乡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4家,其中:州级示范社2家,市级示范社4家,合作社成员355个,带动农户2555户,入股的土地面积已达2812亩,实现专业合作社总收入850万元。

     

        “有次我去摘李子吃,老百姓误以为我是小偷,被骂的不行,其实那些都是我经营的,只是他们不认识我而已。有这里的老百姓替我照看和经管,我是绝对的放心。”谈起选择到沙溪建基地,刘汉蓁表示,村民纯朴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
     

        目前,公司采用“361”模式进行运营,老百姓出地出劳力得60%,村集体得10%,公司出苗子、技术、肥料,并进行保底回收得30%。同时,公司还聘请一部分农民对花圃进行管理,务工费90元/天。

     

    基础设施的改善引来投资者

     

    郑成友的烟地喜获丰收

     

        今年,沙溪烟叶继续稳定发展,完成烟叶种植3545亩。其中,荷花村发展烟叶200亩,长势良好。进入荷花村,成片的绿油油的东西,不是别的,正是团堡人郑成友发展的烟叶。

     

        “之所以选择荷花村是因为这里土地条件好,灌溉水源便利,交通比较便捷。”郑成友说到。

     

        据荷花村党支部书记罗吉祥介绍,2014年以前这里基础设施并不完善,主要是缺水,路也很烂。2015年,通过市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市烟草公司的大力投入,修建了利沙公路,实施了烟水配套工程,才使得一些投资商也看准了荷花村的发展商机。   

     

        基础设施建好后,投资者也来了。当地村民以每年500块钱一亩的价格把土地流转给郑成友,同时还为郑成友打工。

     

    室内择烟

     

        “如果不把地流转出去,自己还要往地里投资,一年买肥料什么的就需要1000多,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。现在好了,把地流转出去,还能为种植户工作,活路也不苦,一年就开春的时候和烤烟的时候忙一下,收入就有1万多。”正在室内择烟的当地村民黄菊芬乐呵呵地说。

     

        目前,有21人长期为郑成友做工,室内工作60元/天,室外工作80元/天。

     

    独特的资源引来投资者

     

     

    王勇为顾客捞虾

     

        提起沙溪的资源,首先会让人想到古民居、古盐道、红色路线、有水有鸭的田野、野生猕猴群、张高寨的吊脚楼、待发现的神秘景观……很多旅游和摄影爱好者常来这里游览,很多专家学者也多次到这里考察研究,就是很少有旅游者、市民来这里游玩。

     

        今年,因为建了一个小龙虾养殖基地,这里热闹了起来。

     

        王勇是忠路人,以前在凉雾乡马前村养殖龙虾,经考查,他看准了沙溪乡荷花村,在这里试探性地建了50亩小龙虾养殖基地,4小时监测一次水温,每2天监测一次水质,虾子的产量好、质量高,和这里的气候、水质条件完全契合。

     

        “之所以选择沙溪,原因有三点:一是气温好,在利川没有虾子可吃的时候,自己还有虾可食用,可出售。二是水质好,清水虾,养出来的虾个儿大还干净。三是现在路通了,交通比较方便。”王勇介绍到。下半年,他准备把养殖面积扩大至200亩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生龙活虎的小龙虾

       

        由于这里是清水养虾,价格又便宜,很快被重庆各大餐馆争先订购。王勇见自己的虾这么畅销,就去潜江学习了烹饪技术,自己开起了农家乐。虽然目前餐馆还没完全建好,但平常每天有1000多块钱的收入。周末来钓虾、吃虾的人络绎不绝。

     

        在做好产业的同时,王勇也不忘积极响应乡党委政府“产业脱贫”的号召,雇用了村里一些身带残疾的村民和贫困户在他的基地和农家乐工作,每天的劳务费是100元,还包吃。每天,他需要雇用4人为他工作。

     

        春播一粒种,秋收万担粮。除了传统的茶叶、精米、畜牧产业外,该乡上半年增加了很多新的产业助力贫困户脱贫,为村民增加收入,沙溪人民脱贫信心十足。

     

        “下半年,我乡将进一步落实精准扶贫措施,切实做好产业扶贫,加快水、电、路、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,组织全乡广大群众干部群众克服困难,再添措施,全面完成全年脱贫改善任务。”沙溪乡党委书记傅志江说到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